写这段文字时,我突然想起几年前和朋友聊天的场景。她当时说,我家娃要是真在乡镇读书,她就跟我姓。没想到现在,这话竟成了真。至于她改不改姓我就不知道了,哈哈。
隔壁家的孩子,幼儿园时和我家娃同班。每到周末一起写作业,他都完全跟不上,读也读不好、写也写不对。后来他爸妈把他送到市区姑妈家读书,前几天他回来,我们明显感觉到他进步特别大,能完整读完试卷上的所有题目,就算是没有拼音标注的字也能读出来。
反观自家娃,现在还得靠拼音辅助才能完整读题。我翻了他的语文书才发现,很多生字确实是后期课程才学的,看来这些超前认识的字,基本都得靠课外自己学、自己记。以前我总觉得在哪儿上学都一样,现在终于懂了,为什么大家宁愿折腾,也要把孩子送到县城或市区 ,乡镇的教育资源,确实差了太多。
其实我娃户口所在的社区,现在读书、生活费全免,就是为了留住孩子。我们乡镇有三个社区,其中一个社区的小学今年已经闭校停招,另一个即便生活费免除,去的学生也很少。
昨晚我跟老婆商量好了,三年级前一定要把娃送到县城或市区上学,买学区房的计划也得提上日程。但这就意味着,我们俩得有一个人放弃现在的生意,家庭收入肯定会大幅减少。
另外,有个邻居家小孩爸妈也在市区买了房,现在正在装修。前几天他妈妈来我家坐,还聊到这事,说明年应该能把孩子转去市区读书。看着大家都在为孩子的教育铺路,我们也得赶紧加把劲了。
评论 (评论须知)
大家都太卷了,明年我家的开始上学,还不知道在这还是送回老家呢,在这负担大,回家又不在身边和教育质量不一定好,及其纠结。
大家都在卷,没办法。等到娃入学后,你就会有明确的选择了。
改姓也没那么麻烦,让他妈妈改嫁给一个跟你同姓的人,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跟后爹姓了。
只怕人家姓还没改完,你转学了。
这个办法不错,哈哈
为了孩子真是操碎了心,不容易,以前小时候大家都一起在村里学校,没啥感觉,现在都把孩子想办法往城市里送
是的,我们小时候大家都一样,没有谁会去可以关注孩子的学习,学习都是孩子自己的事。
真巧,赶上在线了
哈哈哈
之前在学费和各项兴趣爱好课加起来一年三四十万的国际学校工作过,感觉现在学生学的东西,都比我们小时候深入。
我因为还没结婚,所以没考虑孩子上学选什么学校。但是如果我未来妻子家很远的话,可能会送到她老家去读书。因为在上海的成本太高了,我们负担不起。
上海公立学校学费应该还好吧,以前在上海有位邻居是快递员,把孩子送在附近学校上学。
不知道你们那边是什么规定,如果考虑到高考这么长远的话,学区房是刚需。如果仅仅是转学不考虑长远,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目的地学区找一个认识的人,出一个租赁合同,内容的话写接收学校政策要求的,比如水电费用给房东转几个月了(不要写自己交几个月了),住在当地社区几年了,没有认识的人找一个房产中介解决也行。
嗯呢,3年级前送到上面去读。现在都太内卷了。
为了孩子的教育,还得买房,这也太拼了。。。
对很多人来说买套房,都是一辈子的事了
上一代人都是为下一代人铺路。
考虑的太多了,都拼啊
不拼不行呀。大家都在为下一代铺路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都越来越好了,到城里上学确实好,各方面都能提升不少
城里的教学水平真的比乡下的要高不止一个档次!
最近忙啥呢?博客都快忘了吧?哈哈哈
学区房需要重视,我家很早之前就买了学区房,为之后做准备。现在都在搞内卷,我二年级的侄女现在学英语,下课就补课...真累啊
是的。现在的娃真的累,不像我们小时候大家都一样。
这个话题,沉重了点...作为受害者,我先发个言:咱能聊点开心的么,哈哈
哈哈~知道了。不过这真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为了有更好的教育,我直接一个不生
没事,等你对象入场,那就由不得你了。必须生,而且是儿女双全!哈哈
学区房很有必要买,为了孩子值得的
是的,在考虑是县城还是市区了。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在都在卷,做父母太难了
是呀,隔壁家去市区读书回来震撼到我了。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该焦虑的事情,这话真不假。我现在的心态还是娃在哪上学都一样,但可能等我有娃了之后对待教育的心态就会转变了吧。
真理,确实是这样的,这就是中国的居安思危心思吧
小孩到亲戚家住住或者借读就懂事很多,
俺家两宝,对二宝投入时间多,学习还差,大宝完全自主学习,不用管成绩稳定前列。可能 天天骂二宝,大宝也心领神会了。哈哈
因材施教真难,和学校关系真不大感觉。
嗯,确实有可能会这样。有些小孩就是天生学习料,一点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