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正干活呢,群里突然收到一条消息,老婆表妹老公的爷爷走了,八十七岁。这通知发得是真晚,说今天吊唁,昨天下午才吭声。按咱这儿的规矩,家里人接到信儿都该去坐会儿,估计是表妹年轻,不懂这些规矩。
我家离那儿得开一个小时车,昨晚约好今早九点集合。我这常年八点多才睁眼的主儿,哪经得住这早起的折腾?早上迷迷糊糊爬起来,娃早醒了,正在看电视,最近迷上了看啥杰杰和麦琪。早跟他说好了,我一起来他就得自己关电视下楼,还算听话。
开了一路车到地方,好家伙,亲戚都等着我,谁让我住得最远呢。一到就被安排上了,抱着礼炮去指定地点放,其他人手里都举着花圈啥的。进了灵堂,前面的长辈们都跪下了,我们这帮晚辈压根没地方跪,就站着给老人家三鞠躬,绕着走了一圈,之后就自由活动。
这天是真的热,在家没觉得多热,现场人挤人热的浑身是汗,我这汗顺着脖子往下衣服都湿透了,赶紧领着娃躲进楼上的空调房,一直待到饭点才敢下去。
下楼后大伙已经全部坐好了,只有一桌还没收拾,乡里人抢起座位来是真不讲情面。我找到个空座,脚刚把凳子勾过来,想着等上一桌的盘盘碗碗都撤了再坐下。谁成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个五十来岁的大叔,二话不说就把我脚勾住的凳子拎走了,还指着另一边说 “那儿还有位置,去那边吧”。他当我瞎啊?那边早坐满了!
我这火一下就上来了,也不惯着他,直接从边上又拽了把凳子,就挤在他旁边坐下。你都不讲情面了,还在乎我挤不挤着你?这吃饭的地儿,搭着雨布棚子,大太阳底下跟个蒸笼似的,风扇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这大叔也遭不住了,我看他脸上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一碗都还没吃完就跑了。我这也是才吃一碗饭,汗就把衣服湿透了,最后实在熬不住,没吃饱就溜了。是真热得受不住啊!
准备走的时候跟边上人聊了几句才知道,老人家有俩儿子。一个在乡里住着别墅,一个在这移民新村小区。就为了在哪儿摆灵堂,俩兄弟居然吵到动手。最后是小区的二儿子争赢了,把老人从乡里老宅挪到了这儿。没争赢的大儿子倒是来了,可大儿媳和孙子压根没露面,没送老人最后一程。
说起来这争法也有讲究,咱这儿有个老说法:家里宁可借人办葬礼,不能借人来生娃。说是办葬礼,亡人能把屋里的晦气带走;可生小孩就不一样了,怕新生儿把家里的福气都带跑。乡下人还是很看重这个的。
评论 (评论须知)
果然每个地方的席都不一样哈。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嘛
扣肉看着不错
算是本地特色菜吧。
我只参加过一次葬礼,在殡仪馆听了一段逝者的简历,20分钟后就结束散伙了,各回各家。
前些年在上海参加过一次,殡仪馆,确实很简单,听主持人讲话,然后献花,走一圈然后各拿一瓶水就结束了。
差不多就是这样,还要看那天有多少场,安排太满的话,可能一家只有 3-5 分钟时间。没什么人的话,可能一家可以几个小时。收费都一样。
所以重点都是在吃。
我连我表妹的老公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人也没见过,不要说人家的爷爷奶奶了。
啊,不至于吧,春节走亲戚给老舅拜年同一个桌子吃饭不认识有点离谱了😂
我们春节不走亲戚,最多看一下自己的亲外公外婆,一般五一国庆去的多。
这么远的亲戚还去吊唁,关系真好。
白事这种无论关系好坏有无人情基本都会前去。
生小孩就不一样了,怕新生儿把家里的福气都带跑。乡下人还是很看重这个的。
看来之前租房子房东思想和这个类似,但是似乎又是反向的。
不过我不信。嘿嘿。
那估计可能就是一样的,年纪大的一些长辈很信的。
还是你们那边讲究。这么远的关系我们这边都不好意思留下吃饭。我们这边普通人家的白事,最多两三桌,很简单的,留下的都是关系很近的。
白事为大嘛,有什么事都没有白事大。那我们这里没有两三桌的,随随便便都是10桌+,有些还要吃二排,就是一起20桌。
这么丰盛
乡下土厨子做的。虽然看相不怎么样,但放的调料一样没少。
这种天气,想想我都觉得一身汗
是啊,还是那种大太阳下的雨布棚子里面,热的要命。
你坐他腿上
我可不敢做,乡下老头子不讲理的狠。
确实气人,该直接把他抢走的凳子夺过来的
下乡人不讲理最好不要和他们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看来每个地方的风俗确实不一样啊,我感觉我们这,最多到堂表亲的配偶,可能堂表亲的配偶都不一定过去参加,更别提堂表亲配偶的家人了。
那我们这边需要去的。而且还看的很重。白事为大
有些人就是倚老卖老,气人得很
虽然很气人,但是还是不要放心上,毕竟不值,哈哈。既然能干出这种事准是个不讲理的,所以不要和他理论了。
这些文字,好读也好看。但。真要经历起来,真的就只剩头大了。传统礼仪,太繁琐规矩也太多了。头大...
对的,传统风俗习惯传承几百年了,现在轮到我们这一辈了。
这天在外面吃席是真受罪啊
都说小孩多了好,好的那是挺好,不好了人走了都不愿意送最后一程,唉
没办法,这白事是最不能缺席的,可就是这样居然自己家里人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