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卖掉唯一的送货货车后,前天遭遇意外状况:客户订购的整批货物在委托外部货车运输时,途中损坏了至少五六个柜子。为此我不得不自驾八十多公里前往维修,高昂的运费叠加维修成本,让我觉得做个毛线哦。此事让我深刻意识到,出售货车可能是个错误决定。
今早送孩子上学后,我构思着渠道调整计划:终止与所有超过六个月未补货的销售商合作,转向与流动销售车辆合作。当前经济环境下,客户越来越不愿专程到店选购我们这类非必需储物柜。
自疫情初期客户量减少20%起,前年再次下滑,到去年稳定客户仅剩往年的20%,转型已迫在眉睫。 对于仍在销售我们产品的门店,与流动车队达成协议暂不进入对应乡镇。待现有门店库存销售完后,若补货量低于最低标准干脆终止合作。我也不会为了少量的客户去购置新货车,若最终转型失败,或将关闭工厂另谋职业。
接下来的下一步就是如何去打通流动车队。
评论 (评论须知)
真的难,如今敢吹牛说自己混得好的,好像都没见着了。
真正的大老板都是闷声赚大钱的。
我怎么感觉一年比一年难。再这样下去,真的要另找出路了。
是的,就是从疫情开始的。一年比一年难。
感觉就没有容易的行业啊,我有个朋友也是专门出售二手箱式货车,有啥问题都找,太麻烦了,成本太高了,再加上利润也不多,现在也是没干了
二手车这个确实很多麻烦。
我在制造业里面,这几年欠款的直线飙升。现在新客户只做现款生意,一年比一年难。
那我还是没有多少欠款,大部分都是货到付款。
现在大环境是真的太难了,不管啥行业,现在都得走1步看10步,步步为营。你这思考不管结果如何都是没错的
停滞不前只能吃老本,怎么着也得调整一下现状,说不定可以缓解压力。
停滞不前只能吃老本,怎么着也得调整一下现状,说不定可以缓解压力。
疫情后整体经济越来越恼火,我们现在做销售和技术服务的也不好干,成为待宰对象
是啊,也不知道以后路在何方。
世道艰难,各行各业都压力大
是的。认识的同行都差不多的状态,厂里货车出售,员工辞退。半死不活。
没有保价服务?之前顺丰保价感觉还行,运输坏掉了包赔。流动车队?是赶集?
就喊的社会车辆送货,不是走的运满满,社会车辆没有保险的。流动车队就是那种拉着货物满街叫卖的那种。
现在都不好做啊
打个岔,小林你的blog我在香港始终无法访问,是有屏蔽国内以外区域访问么?ERR_CONNECTION_TIMED_OUT
反正我这个行业特别难。
额,是的。
疫情对各行业尤其是实体企业冲击颇大,有些企业可能有自己的车队,为了降低自身成本,除了自身的配送会接外面的配送,如果长期合作的话他们会更加欢迎。如果找不到这样的企业车队,可以考虑京东旗下专门大件的德邦物流(主)+货拉拉(偏远)这种常见的方式,但是前者肯定有货运损失险,后者大部分是私人车辆未必有。可以找几个实力尚可最好有大型库房的门店作为区域中心点,通过对这些门店提高利润返利点等可以接受合作方式,看能否把这些门店合作成自己的临时仓库与售后服务点,用流动车队或德邦等合作车辆将货物一次性运送此处暂存,再由这些门店找当地货拉拉或者三轮板板进行本地配送,或者往周边门店进行调拨,中间产生的费用也可以含在利润返利点之中。因对你目前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个人之言,情况有点类似于现在卖电动车的那种企业,我感觉他们的配送成本挺低的,已经遍布到自身专卖店和有实力的加盟维修点。
谢谢你的建议。以前订单多的时候我们是自己车送货的,现在订单减少我才用外部车辆。现在门店生意都很差,所以我才想着转流动销售车队路线,这样大家都是自行来我这里拖货不用再送了。
这个看里程吧,无非要么计件收取运费,要么按吨公里。油车的话一般不会固定,大部分实施的是油价联动机制,因为那些企业也要控制成本,短途的话我觉得用新能源货车更省钱。我们这里郊区有好多以前的小作坊,因为疫情倒闭,导致场地没人用全部出租作为库房,价格贼便宜,就找个看门的负责防火防盗防潮防鼠,不送货,只负责客户自提的时候交接和装车,同时提供上门售后,仅限于本地末端。
一样,我也在倒闭边缘徘徊。如果不是订单减少也不会卖掉货车。订单减少也就没有必要存在异地仓库了。以前忙的水生火热都没有弄异地仓库。
人生多艰
难难难!